大英县的前世今生

郪县时期(公元前201-公元355年)
      公元前209年刘邦曾被楚封为汉中王,之所以胜楚,多借助张良、萧何、韩信和巴蜀人才。既立汉、功不忘巴蜀,遂将境内地名冠以“汉”字褒奖之。县境属益州、广汉郡广汉县和郪县(治所今三台县郪江镇)辖地。大英县境属郪县辖地。

      汉武帝太康元年(280元)废东广汉郡并入广汉郡,郪县改作伍城县,县境分属广汉郡广汉县、伍城县辖区。晋惠帝太安二年(303年),原蜀汉名将李严、李丰后裔李明、李寿、李势据蜀反晋建立成汉政权(公元303-347年),将广汉郡治由梓潼迁往雒县(今广汉市境内),复伍城为郪县,县境属地不变。
     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(347年),东晋名将桓温受命伐“成汉”政权。蜀地既平,取“息事安宁”意改德阳郡为遂宁郡,郡以下建置及县境属地不变。

巴兴县时期(355年-555年)
      东晋永和十一年(355年),该年为分郪县东南部和广汉县南部临郪江、涪江地带置巴兴县,治地灵鹫山。西魏恭帝二年(555年)改名为长江县。
      东晋义熙元年(405年),谯纵在巴兴县水口(今大英县郪口)称王,在攻下成都后,割据四川八年,颇得蜀人爱戴。

长江县时期(555年-1282年)
      西魏、北周时期,长江县隶遂州,大业三年(607年),遂州改称遂宁郡,长江县隶之。

唐代初年,即着手调整南北朝以来混乱的行政区划,确立了州、县两级行政区制。各州、县按其地理形势、面积、人口、物产等条件划分等级。州分辅、雄、望、紧、上、中、下七等;县分京、畿、望、紧、上、中、下七等。
      宋代长江县疆域比今天大英县广,大约包括今日大英县全境和遂宁地区、蓬溪县的一部分。长江县六镇只有客馆、长滩、赵井三镇在今大英境内。

并入蓬溪县时期(1282年—1997年)
      宋末元初,四川经过长期残酷的战争,灶冷无烟、人口骤减、田地荒芜,部分县已无民可治,于是元朝统治者采取了省并州县的措施。元世祖至元十九年(1282年),长江县因人口太少并入蓬溪,上属四川行中书省潼川府遂宁州辖。
明太祖洪武九年(1376年),降遂宁州为遂宁县;十年(1377年)五月,并蓬溪县及遂宁县;十三年(1380年)十一月,复置蓬溪县,遂、蓬分县而治,隶潼川州。清顺治十年(1653年),并遂宁县入蓬溪县,十七年(1660年)复置遂宁县,蓬、遂再次分县,划界仍旧。雍正十二年(1734年),升潼川州为府,领三台、射洪、盐亭、中江、蓬溪、遂宁、安岳、乐至等八县直至清末。
      清雍正八年(1728年),蓬莱镇设置巡检署,乾隆元年(1736年),改蓬莱巡检署为蓬莱镇盐大使。乾隆二十年(1756年),盐大使移至康家渡,蓬莱镇改县丞。从此,蓬莱镇成为蓬溪县下属的一个分县。清咸丰年间,全县设中、东、西三乡团保局,今大英县为“西乡”。
民国元年(1912年),蓬溪县隶属四川省川北道潼川府,改蓬莱分县县丞为分知事,后为“防区制”时代(1917-1935年),大英县为邓锡侯部占有。民国二十四年(1935年),实行行政监察区制,蓬溪县属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监察区,蓬溪改中东西乡为三个区,今大英县为第三区。
      1950年,四川省划分为川东、川南、川西、川北四个行政区,蓬溪县隶属于川北行署遂宁专区。1952年9月,四川行政区合并为四川省,蓬溪县隶属四川省遂宁专区,1958年遂宁专区并入绵阳地区,蓬溪县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地区。1985年设遂宁市,蓬溪县隶属四川省遂宁市。

大英县时期
1997年12月1日,经省政府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,同意调整蓬溪县行政区划,设立大英县。
      公元1997年12月28日,经国务院批准,大英县成立。大英县辖原蓬溪县管辖的通仙、金元、智水3个乡和玉峰、象山、卓筒井、天保、蓬莱、河边、隆盛、回马(含原红江镇的文武、永和、夏家沟3个村)8个镇,总人口54万人,面积703.3平方公里。县人民政府驻蓬莱镇。

历史简表见此文:http://www.lucktu.com/html/2010/03/589.html


100%(2)

0%(0)

发表评论

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