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网本(长城A82C)的散热改造及各部分温度测试情况

3.0 底部(D壳)的各发热大件分布图(出风口在右边,偏上)

      3.1 HWMonitor测得CPU温度为56℃时(19:05),底部(D壳)的温度

3.2 HWMonitor测得CPU温度为60℃时(21:00),底部(D壳)的温度

      3.3 CPU温度达到65~68℃,风扇开始工作,开始降温,当HWMonitor测得CPU温度为50℃时(21:30),底部(D壳)的温度

3.4 一般做工作的情况下,当CPU温度达到60℃时,底部(D壳)的温度(多次验证过,CPU处的外壳温度确实是低啊,才39℃,虽然此时CPU温度已经是57~60℃了;不过,CPU处外壳的温度相差也较大,靠近硬盘的地方与远离硬盘的地方,温差最大竟达10℃,此部的最高温度与南北桥处的最高温度之差,处于5~8℃之间)

而此时软件WMonitor测得的温度情况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      以上的测试中,最后一两个图片看到的温度,可以看作是正常工作时的温度。正常工作中,底部的最高温度(风扇将要转之前)不会超过58℃,因为此时我用手摸从来没有烫的感觉,而此时的温度大概在55℃以下。我感觉到烫,不能一直捂下去的温度大概是60℃以上。
      还得出一个结论:由上面的测试可知,
      CPU与外壳间的温差为 9℃ (较准确,CPU处的散热片与外壳间有1~2毫米的缝隙)
      南北桥与外壳的温差为 7℃(南北桥处的散热片基本贴在D壳上,因此比CPU的温差少2℃,此为估计值)
      CPU与南北桥的温差为 6℃(结论,推算值)
      硬盘与外壳间的温差为 5℃(指硬盘中部,实测值。实际上越靠南北桥温度越高)


100%(5)

0%(0)
上一页 1 2 3
发表评论?

1 条评论。

  1. 刚才把计算机又拆开了,计划对散热片各部分及其他零部件进行精确测试,以避免高温。结果大失所望,其测试的位置精确度很低,可能相差30毫米,因为有时你将测试的红外线瞄准点指向一个高发热的地方,结果测试的温度才室温的水平,明显不符。并且测试一根跨过CPU的直线上的不同点,结果发现CPU用软件测试的温度已经达到60度了,而测温仪显示的其上面的散热片最高温度才40度,相差20度之巨,CPU与散热片之间由原来的两块0.6毫米的铝片加散热膏,改成之间加1毫米的1块紫铜,结果也差不多,温差巨大。

    当用HWMonitor V1.18.5测得CPU温度为68度时(烤机,散热片朝上,裸露在桌面上,自然散热),CPU与散热片之间用1毫米的铜传导热,用这个红外线测温仪测得的CPU附近的铝片(那块大铝片,0.6毫米厚)最高温度是48度,南北桥附近的铝片(南北桥与散热片之间用0.6毫米的铝片垫了一下,再涂散热膏)最高温度是51度。此时摸CPU上的铝片,烫,摸南北桥上的铝片,更烫,坚持不了1秒。

    所以上面的测试只能做参考了。

发表评论

*